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從高位回調,中國巨額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在國內受到嚴厲的指責,國有企業發生巨額虧損。與此同時,國際資源類公司有意引入新的股東,因此,中國從去年開始掀起了收購與併購國際資源類企業的熱潮。甚至以高出市場一倍的價格來收購原油。
據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的專欄作者報導說,6月24號,中石油宣佈,將收購新加坡吉寶公司所持有的新加坡石油公司45.51%的全部股份。
時隔一天,中石化宣佈,集團將以每股52.8加元收購Addax全部發行在外的普通股,收購總價是82.7億加元,約合72.4億美元。
不久,6月30號,中石油和BP組成的財團贏得了伊拉克最大油田魯邁拉油田的20年服務合同。同時,媒體披露,中石油集團計劃以170億美元的報價競購西班牙石油公司(Repsol YPF SA)旗下的阿根廷子公司YPF 75%股份。
從開採、煉油到服務,中國石油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併對像。
而從商業邏輯上看,中國公司為這些收購案支付的溢價過高。
中石化支付了一倍以上的溢價收購Addax的原油。中石化對外界的質疑回應說,這是一次「轉型收購」,「相信此次收購符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戰略目標,有利於增強公司在西非和伊拉克的實力,加快全球化發展步伐,優化海上油氣資產結構。」
報導認為,這是獨特的中國式解釋,潛臺詞是,這是戰略收購,戰略收購價格是次要因素。中石化收購Addax石油公司試圖緩解原油不足的瓶頸,而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,試圖彌補公司在煉油、維修、石油交易方面的能力不足。而中石油之所以接近零收益承接伊拉克魯邁拉油田工程,目的顯然是意圖在最重要的中東市場佈局。
但是戰略收購就可以不講成本收益嗎?《金融時報》文章作者認為,提早佈局,在資源市場留下活眼,以免未來中國製造受制於國際資源,這就是中國即便是高溢價也要收購的原因。
其他推薦:
留言列表